查看原文
其他

好的校园应该是有故事的校园,您同意吗?

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河南教师 2022-10-09


当我们置身校园时

校园文化是了解学校的一扇窗户

每所学校的校园文化

都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与魅力


但当前

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立足校情

本土创生、挖掘出

适合自身的校园文化


那么

我们该如何创建

能够助力学校发展的

校园文化呢?



8月26日,教育时报记者带着问题走进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以下简称“许慎小学”)这所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时发现,距离正式开学还有好几天,该校的一些老师却都早已到岗,正秘密筹备着给学生的开学惊喜。


距离开学还有将近1周时间,这些老师工作动力为何这么充足?在接下来两天对许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采访过程中,教育时报记者找到了答案。


笃志立行

扛起传承许慎文化的使命


在漯河当地,人人皆知《说文解字》,人人皆识字圣许慎,人人也皆知许慎小学。


许慎小学,漯河当地的一所老牌学校,前身为漯河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63年,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由于地处许慎故里,为纪念先贤许慎,借1991年9月国际许慎学术研讨会在漯河成功召开的东风,学校特更名为“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


校园文化节上,学生表演太极扇节目


作为许慎故里的一所以“许慎”冠名的小学,许慎小学更是责无旁贷地将“传承许慎文化”作为了立校之本,衍生出“淳笃博学,向上向善”的办学理念,并将许慎文化纳入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影响、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求知人。


8月26日下午,教育时报记者在许慎小学校内行走的过程中时注意到,学校北大门右侧的墙壁上、各年级各班教室内前方黑板的上方皆有“淳笃博学,向上向善”八字办学理念跃然在上,充盈在许慎小学全校师生校园生活的目光所及之处。


许慎小学为学生打造温馨的读书环境


“根植于许慎文化的办学理念,如今已深入师生心灵。每一天,师生们在抬头、往来间细品其意,吾日三省吾身,从而时刻牢记肩上传承许慎文化的重任。”许慎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庄潇然说。


“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许慎文化,正是这笔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


许慎小学校长赵文清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在许慎文化的引领下,如今的许慎小学人练就出了“敢为天下先、包容一切”的胸怀、“谦恭礼让、善于学习”的性情,塑造出了许慎小学师生独特的精神气质,促使着许慎小学一步步成长为漯河当地乃至全国教坛中的一面猎猎飘扬的旗帜。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总有一方孩子们展示的舞台


润物无声

好的校园应该是有故事的校园


没有故事的校园文化是苍白的、生硬的,好的校园应该是有故事的校园。这个8月,教育时报记者在许慎小学的所见所闻,既是一次校园文化之旅,又是一次重读许慎小学人的故事之旅。


由许慎小学北门进入校园,许慎小学于2010年9月被漯河市文明委确定为“许慎文化传承基地”的石碑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无声地诉说着这所校园里的文化底蕴、历史积淀。


石碑右侧,由三五个小铜娃、一个老先生铜人、一张铜桌构成的“启蒙”故事正在上演。小铜娃们或伏案读书或细听老先生讲解的认真模样,让过往的老师们不断告诫自己:担好启蒙重任,点亮孩子们最初的人生。


师生走进叔重馆,“走进”许慎精神


绕过石碑,长约50米的“字苑”文字大道延伸至校园南墙附近,《说文解字》里最经典的53个字例分块罗列在大道上,人们每走一步,便会见证一个文字变迁的故事。“字苑”文字大道右侧,“汉字家族”的汉字们,在不同的展示架上分类站立,诉说有关家族成员成长的故事。


由“字苑”文字大道北向南走,教育时报记者每走一步,就离正在手持书卷、目视前方的许慎塑像越来越近,对于许慎精神、汉字文化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再往前走,细读了雕刻在汉白玉上的书简《说文解字·叙》,许慎文化的厚重笼上教育时报记者的心头。


在校史馆中,学生近距离感受许慎文化


“书简后方矗立着的这面文化墙上,镶嵌的是幼儿启蒙读物之一《百家姓》的内容。我们把文化墙命名为‘书山’,有两层深意:一是劝诫学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二是让学生深知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庄潇然解说道。


一所学校的发展是离不开文化底蕴的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无法生搬硬套、简单移植的。


满载汉字文化的“字苑”文字大道,收藏了过往师生的足迹


“在课程之外的环境文化建设中,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融入汉字文化的特点,不仅是为更好地传承许慎文化,由浅入深地凸显许慎文化的精髓,更是为许慎小学的校园文化注入文化内涵。”赵文清说,只有立足校情、本土创生的校园文化才会更加鲜活。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教育时报记者在许慎小学的校园里、教学建筑里寻找到了诸多中华汉字的气息——


建筑风格“仿汉而又不拘泥于汉”的教学楼,取汉建筑中斗拱、汉厥等建筑元素形成了新汉建筑风格,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建筑美学课。其内庭红白色石料铺就的方、圆图案寓意天圆地方,从空中鸟瞰教学楼自西向东排成数字“6”,从东向西排成数字“9”,让孩子们明白看待事物两面性的道理。


许慎小学夜景


学校报告厅的外墙上镶嵌着千百年来孩子启蒙的教科书《千字文》浮雕,默默传承着文化经典。浮雕两侧的“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几个醒目大字,无声诉说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为了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汉字形、义的演变有所感悟,让汉字的根与魂植根学生心中,学校选用了《说文解字》中学生常见的六个部首及相应的例字,分别制作了宣传版面,悬挂、张贴在的功能楼的各个楼层里,让学生举目可视,随处可学。”许慎小学党支部书记张华辉说,学校还专门从《说文解字》中挑选出了部分汉字,制作、镶嵌在校园的四周,让学生穿梭在校园里时,也能感受文字之美妙,领略汉字演变的神奇与魅力。


“微研学”中感悟成长


“让孩子在经常看到的一切事物中感知文化,这是孩子接受教育最舒服的状态。当教育越来越自然了,学校的文化氛围想不浓厚都不行。”庄潇然说。


微研学让“活”的校园文化里有“我”的存在


无论校园文化多么丰富、富有寓意,只要服务的对象一旦脱离了师生,那么它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那么,如何提升校园文化的存在感、让每一处校园文化设计变得有意义呢?许慎小学给教育时报记者的答案是:学会放手、让师生主动参与进来。


参与,是学生感知校园文化的一种理想方式。于是,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成了间接传播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


“现在最流行的实践活动是什么?研学。但组织一次校外研学并非易事,往往会因天气、交通、住宿与饮食安全等问题大打折扣。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不把校园里现成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呢?当时想法一出,就立马行动考察研学对象了。丰富的校内资源让我着实兴奋了一番!”说着,许慎小学教师王彦珍难掩心里的那股高兴劲儿。


从进入许慎小学校门开始,便处处充满文化的气息


第一次研学活动,王彦珍带着自己的三(9)班进行实践,研学的对象,是校园里的一棵的具有纪念意义的桂花树——博雅树(由许嘉璐先生于2010年10月第二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期间栽种),她带着学生一起在校园里、校史馆里研究博雅树的来历、名字的寓意,以及桂花树的植物特点、生活习性……


“第一次研学活动完成得非常成功,于是我自创了活动的名字——‘微研学’,并和年级小组的几位同事又一起在不同时节、不同节点分主题策划了好几次校内研学活动和互动游戏,比如,全班‘共找一个字’活动,让学生在认识区分他喜欢的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王彦珍说,“一个鲜活的、有生命的、能够调动的校园,就是最好的教育平台,‘微研学’活动能让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观察到‘活’的观察对象,这样的活动,应多多益善。”


博于学  雅于行——博雅社团汇报演出


除了“微研学”活动,许慎小学还将校园文化的创建放手给了师生。


“漂流书吧,学生群策群力丰富书源;师生共育班级‘幸福树’,积攒师生幸福记忆;博雅文化墙,学生的自我展示平台;艺术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家……还有各个班级内的墙壁文化内容、班外走廊墙壁上的板报展示等等,都有学生或老师的直接参与,”庄潇然说,当师生真正地成为校园文化生产者的时候,校园文化中便有了“我”的存在。


当然,这个“我”不只是学生,“我”还会是校长、教师、校友,甚至包括家长。 


我们毕业啦!


师生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的时候,校园文化就会形成一个个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集体故事。“在许慎小学,能够让师生参与建设的校园一角还有很多,比如教师读书吧、心语吧、少先队活动室、红领巾广播站、益智角、漂流书吧、艺术角等。这些地方,师生一边享受其功能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到它们的创建、设计、管理中。”张华辉说,“正是有了师生的参与,许慎小学的校园文化才会活泼起来,而不是一味地发展其厚重的一面,让人望而却步。”


孩子,就要保有儿童活泼的天性;小学,就要做好孩子的人生启蒙工作。能够带着孩子坚实走好人生每一步的教育,并不是从条条框框中产生的。


多年来,许慎小学一直所坚守、恪守的教育准则——“铁肩担教育,笑脸看儿童”亦是如此。


活的校园文化、活的教育,这,便是许慎小学。


我与我“家”


身边的汉字文化

张悦畅

   

要说我们学校最好玩的地方,我想推荐它——“字苑”文字大道。


“字苑”文字大道,是一条由红、黑两色花岗岩铺成,呈画卷展开状的路。听老师讲,“字苑”文字大道长约50米、宽约1米。


课余时间里,我会和好朋友来这里玩一会儿,一起阅读上面镌刻着的《说文解字》中的例字。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对“字苑”文字大道上的“国”字产生了兴趣。


《说文解字·囗部》:“國,邦也。从囗。从或(国,诸侯受封之地,由“囗”和“或”会意而成)。”经过一番查证,我才得知“国”字竟是会意字。


金文“国”字左边的“囗”表示城池,右边的“戈”表示武器,有守卫城池的意思;有的金文字形在“囗”上下累加两横则会代表疆界,即“或”。商周时期,“或”表示“国”,战国时,“或”被假借表示“或者”,于是在其外加框写成“國”字。汉代,“國”有时写作“囯”(中间为王),后又作“国”,本意是封地、邦国,泛指国家,如国际、祖国;引申意为代表自己国家的,如国产、国学……一来二去,我和好朋友便从一个“国”字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如今,我和好朋友约定,只要一有时间,就要到“字苑”文字大道去,欣赏汉字字理,增长知识。


(作者系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学生)


盯住校园的美丽

杨帆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校软环境建设。如今,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定位越来越清晰,我们美术组的老师们正不断关注着学校的文化创建工作。


随着学生对博雅课程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校布置了创客、管乐、国画、剪纸、古筝5个新的功能室,这几个功能室都是在原有空教室或是寝室的基础上改造的。从前期的设计到中期的施工过程跟进,再到后期的装饰布置,我们美术老师都有参与其中。


设计初期,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创客、管乐、国画、剪纸、古筝的资料和图片,跟设计师一次又一次地沟通、交流装修方案。施工期间,课间10分钟的工作量也安排得满满当当,往往用来往返于上课教室与施工现场,力求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心。


学校的书法展室,以及功能楼三楼、四楼里的回廊童心童画作品需要定期更新并重新布局。前期,我们在全校发起了作品征集令,收集到了千余件作品,后期作品的归类、选用工作成了“大工程”。


最终,经过仔细筛选,我们将部分优秀的作品装饰、布置了展室,将剩余的部分优秀作品另存,以备不时之需。那段时间,加班,更是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既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更需要有一双发现不完美的眼睛。校园环境越来越美,但仍需要我们的紧盯。


(作者系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教师)




9月26-28日

教育时报与您相约许慎故里

走进许慎小学

寻字里乾坤

识博雅少年


即日起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添加“时报君”为好友

通过好友请求后

留下您所在单位的参会信息

(单位+人数+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

即可报名

名额有限 报满即止



第13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暨“寻字里乾坤·育博雅少年”观摩研讨会


作为地处许慎故里、以许慎冠名的学校,第11届河南教育名片——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始终以传承许慎文化、培养时代新人为责任和使命,把弘扬许慎文化作为立校之本,倾力打造字理教学和博雅课程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交相辉映,一个传承着历史,一个承载着未来。


9月27日至28日第13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寻字里乾坤·育博雅少年”观摩研讨会将在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举行。届时,让我们相聚许慎故里,走进许慎小学,“寻字里乾坤,识博雅少年”。


一、会议日程


9月26日下午

报到


9月27日上午

开幕式

校长赵文清做主题报告

“我是博雅好少年”风采展

“字理教学工作室”访谈



9月27日下午

“汉字神韵”节目展演

字理教学演课

博雅课程观摩



9月28日上午

专家报告



二、与会专家



黄亢美:南宁师范大学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语文学科专家。勤于笔耕,著述颇丰,发表教研文章290余篇,出版独著或合著的论著、教材10余本。主持的字理教学研究课题成果丰硕,并于2014年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基础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袁炳飞: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曾任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佳卓越校长、全国杰出科研型校长、21世纪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全国教育策划专委会学术委员、全国幸福教育学校联盟创始委员、南通市名校长、南通市名校长培养工作组成员。


三、报到地点

漯河市源汇区金凤凰大酒店(泰山路与金江路交叉口西北角)


主办单位:

河南教育新闻中心

河南教育时报社

漯河市源汇区教育局


承办单位:

漯河市源汇区许慎小学


协办单位:

“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平台

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论坛为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有意参会的老师,即日起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加“时报君”好友预约报名。报名内容:名片发展论坛+您的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同一单位集体报名只报参会人数、留一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即可。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刻报名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咨询电话:0371-66356879。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梁美玲



推荐阅读

向内行走,再过一个月……(这里有你要的攻略)

能让全国同行纷纷为之点赞,河南这所学校“字”有它的道理!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河南教师”。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我们,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觉得不错,点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